植物吸收養分因外界環境條件而不同。影響植物吸收養分的外界條件主要有光照、溫度、水分、通氣、反應、養分濃度和離子間的相互作用等方面。
一、光照
農業生產的特點就是綠色植物能利用大自然的光能,把它轉變為腺三磷(ATP),供CO2的同化,可形成碳水化合物等組成分。因此,在植物的生長期間,如何提高光能的利用。是奪取高產的一個重要措施。氮能促進植物的生長,擴大葉面積和葉片中蛋白質及葉綠素的含量,提高光能利用率。磷可促進光合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,把光能和呼吸作用所產生的能量轉變為化學能貯藏起來,供植物代謝。
有機肥如廄肥、堆肥的施用,也可以促進光合作用的進行。因為這些有機肥料在土壤中分解能產生大量 CO2,可供作物進行碳的同化;同時還能改善土壤結構,供給有效硅而硅能增強水稻葉片的硬度,改善葉片的受光勢,增加群體的透光率,有利于群體對光能的利用。
二、溫度
在一定溫度范圍內,溫度增加,呼吸作用加強,植物吸收養分的能力也隨著增加。各種作物所需要的溫度不同,就水稻而言,其適宜水溫為30~32℃。如溫度低,則影響根的好氣呼吸,溫度高,雖然呼吸旺盛,但消耗體內碳水化合物較多,影響根組織中氧的濃度,同時CO2濃度相應增加,也妨礙根的正常呼吸。溫度過高過低,均要影響對養分的吸收。
在我國華北、東北等寒冷地區以及山坡北面,除增施磷、鉀肥和腐熟的有機肥外,還須使用熱性肥料,如驢、馬、羊糞和禽糞、兔糞,以提高土溫。此外,有機肥料能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,由于團粒的增加,團粒與團粒之間的水分就不會積累,水分結冰時對根群引起的機械損傷就不至于發生。所以團粒有團粒結構的土壤里,不僅水、肥、氣、熱得到調節,而且還間接減少凍害,有利于植物生長。
三、水分
水分對植物養分有兩方面作用:一方面可加速肥料的溶解和有機肥料的礦化,促進養分的釋放;另一方面稀釋土壤中養分的濃度,并加速養分的流失。所以雨天不宜施肥。反之,如雨水不足,必然影響植物的生長。禾谷類作物還要影響分蘗,從而影響產量。
四、通氣
通氣有利于有氧呼吸,所以也有利于養分的吸收。因為有氧呼吸可形成較多的 ATP,供陰、陽離子的吸收。反之,土壤排水不良,呈嫌氣狀態,作物非但吸收養分少,甚至根部還有外滲,排水通氣后,才能恢復。生產實踐早就指出,作物生長在通透性較好的土壤中,吸收養分常較多。所以施肥常結合中耕除草,促使作物更好地吸收養分,提高肥料的利用率。
五、反應
溶液中的反應常影響植物吸收養分。很多試驗指出,在酸性反應中,植物吸收陰離子多于陽離子;而在堿性反應中,吸收陽離子多于陰離子。
六、養分濃度
植物不斷地吸收養分,使根際離子態養分不斷地減少,根對土壤溶液必然產生負電位勢。很多作物對不同離子的吸收都有這種現象,植物吸收離子態的養料具有“二重圖型”并非個別現象,而具有普遍的意義。由此可見,養分濃度不同,植物吸收的機制也不相同。 |